经过一段时间在各社交平台的深度使用,对自己适合使用的平台有了初步的认识
最开始,我是这么想的:
可是没多久,我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 本 Blog 的流量跟平台相比实在太小,作为自留地是可以的,但是平台推荐力度以及互动性都不足,不利于信息的传播
- 每个平台的规则不一样,如果强行同步,还需要逐个适配各个平台之间的差异
- 每个平台内容都完全一样,不够有趣,应该根据不同平台的调性发布完全不同的内容
所以从今天起将做如下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在各社交平台的深度使用,对自己适合使用的平台有了初步的认识
最开始,我是这么想的:
可是没多久,我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所以从今天起将做如下调整:
别人都说,在日本办宽带要找中国人,因为水很深,不会日语会踩坑
于是我也准备听劝,找人推荐了一个专业办宽带的中国小哥
小哥比较热情,很快给我介绍了 SoftBank 光宽带,只是价格跟官网上做活动前的原价一样
为避免上次买二手家具的事重演,我马上关掉了聊天软件,开始自己调研
不得不说国内的家庭融合套餐相对而言就是菩萨,基本上全家人最多六个号码、电话随便打、流量管饱、宽带和电视也是送的,总开销也就 200 上下
尽管日本的一些运营商也宣称有优惠的家庭套餐,但细看下来,通常会要求必须办理光电话(即座机)或使用特定的水电服务
还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条款,如果日语不好的话一个个研究很累,考虑到未来手机和水电都有切换到其他运营商的可能,不想绑定太深,并且家庭套餐如果把强行添加的闲置服务也算作涨价的话,其实也没有觉得便宜太多钱
于是决定还是单独找个宽带公司
日本宽带跟手机的格局差不多,头部也是几大运营商把持,基建网络再分销到其他小的运营商来经营,由于品牌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基本上比较有口碑的,除了价格巨贵的 Softbank、AU、NTT 之外,再加上听名字觉得很厉害的 Sony NURO 之外,其他的基本只能通过搜索来了解
日本是小语种国家,虽然可以使用翻译工具,但是想要正儿八经地参与社会活动时,无法亲自使用当地语言进行交流还是会带来诸多不便。所以与之前在国内时的碎片学习不同,到了日本以后,系统地进行日语学习的紧迫性就进一步提升了。
虽然是零基础学习,不过也不用慌,因为跟以前在学校学英语比起来,当下的日语学习,有一些不同:
在接连 12 篇的高强度文案输出后,猛然发现:起猛了
最开始的预想是,自己写文案大纲,由 AI 来补全,再加上插图的制作,可能可以维持每天一篇的频率,而不至于影响到其他事情,比如:
可是事与愿违,无论是 GPT-4 还是大家吹上天的 Gemini、Perplexity、Claude 都很难做到根据大纲独立成稿,即便是简单的修改排版,也会出现把原本的语气破坏的情况。无奈之下,只得自己手敲每一个字,这就出现了语法错误和错别字频率提高的情况,这时候倒是可以用 AI 来审稿,再人工确认
不过这样一来,一篇稿子的产出,就足以占据一个午休时间,这还没有算上构思所需要的暗时间
经过接近 2 周的试验,我发现之前塑造的每日时间管理方案受到了强烈冲击:
如此一来,本来的慢生活状态荡然无存,费劲退出的社畜状态又回来了,变本加厉地
作为一个技术人、理科生、国米球迷,我深知自己嫉恶如仇、不喜粉饰、实事求是的性格,使自媒体不会成为我的主业,对我来说,最终自媒体只能作为经历见闻的沉淀和分享的场所。而把时间留给创造和实践,沉淀和分享才能更有分量
根据我过往的经验,张弛有度才是有效延续的根本,一味高强度输出,生活会干瘪、灵感会枯竭,当然,一味躺平就什么也做不了
因此,即日起打算逐步降低文稿的发布频率,减少到每周 1-2 篇的程度(中日两国的节假日休息),以保持文稿质量和信息的密度
决定赴日后,有一个最要的选择就是居住的城市,这个在之前零碎的提及过。今天整体梳理一下
经济水平决定上层建筑,即便对于号称绝大部分国人都是中产的日本来说亦是如此。日本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各方面福利政策也都根据自身状况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武汉生活就能深刻体会到国家政策层面根据地域不同的资源倾斜带来的差异,如今既然来到一个新的国家,有机会选择,就不能再找一个处在第二、第三梯队的城市
日本有1都1道2府43県(都:東京都,道:北海道,府:京都府、大阪府,県:43个),根据近年公布的经济数据,简单来看:
从经济和人口角度考虑,备选项只有:东京市、大阪市、名古屋市
而经济层面脱不开机会和成本的考虑,由于东京现在生活成本是远高于日本其他地区的,如果不是为了找工作有更多职位是没有必要考虑的,而名古屋产业相对单一,如果不是造车的估计不太对口